【辽宁省教学名师】郑琳琳

作者: 时间:2023-09-11 点击数:

郑琳琳1白

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护红花

——记辽宁省教学名师郑琳琳

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安心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率真乐观是她为人的标志,严谨认真是她治学的理念。她是学生求学路上的点灯人她是用爱温暖学生的知心姐姐。她以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坚守教育初心,彰显了当代教师的卓越风采。她就是辽宁省优秀教师——郑琳琳教授。

                                      ——题记

郑琳琳,女,汉族,19784月出生,民革党员,博士,教授,辽东学院医学院院长,丹东市政协委员。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科研与教学一线岗位工作,三尺讲台守初心,始终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环境与健康领域深耕实践,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先后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辽宁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丹东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项奖励,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等省级人才计划,获得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丹东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以爱育人,守护学生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本能”,这是郑琳琳常说的一句话,她也是这样去践行的。19年间她始终深入课堂和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默默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

至今郑琳琳还记得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她叫赵晓芳,是2012级的学生。当时郑琳琳是晓芳的班导师,一天她发现赵晓芳心情低落,眼睛红肿,原来是晓芳的父亲突生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外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可谓雪上加霜。郑琳琳特意向晓芳“借”饭卡吃饭,吃完饭将饭卡还给晓芳。晓芳打饭时突然发现饭卡里多出一笔钱,她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事后晓芳感激地说:“那个时候我心力交瘁,正是郑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才让我挺了过来。”

疫情期间,郑琳琳牵挂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忙碌的线上教学之余,经常与驰援武汉和留守家乡参与抗疫的毕业生们沟通,叮嘱她们注意防护,给她们提供心理安慰,让毕业多年的学生继续感受到来着老师的温暖。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会把爱传承下去,好好工作,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请老师放心!”2006级学生李杰在武汉抗疫期间感动地在防护服上写下“感恩母校——辽东学院!”

3

不忘初心,引领学生成才

“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郑琳琳老师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专业,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以学术启迪学生,以执着的钻研精神、严谨的态度坚持不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积极探索新知识、新理念,刻苦钻研新业务、新技能,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和学生专业特点及现实表现,细化教学方法措施,研究解决授课中的难点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掌握多项本领。她刻苦治学,研究教学心理,重视教学艺术,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知识获取方式的挑战。她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发挥团队精神,与团队中的老师共同切磋研究,互相促进。近5年负责省级本科一流专业建设,主持和参与省级教研项目4项,发表教研论文8篇,获得辽东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科研是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三全育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郑琳琳把崇尚学术作为人生的情怀和追求,潜心静气、不浮不躁,坚持科研育人、实践创新。她立足专业,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带领学生紧跟学科前沿。她依托主持的科研项目和《预防医学》《护理研究》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陶行知说过:“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实验前,她会和学生反复讨论实验细节,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实验中,她会帮学生纠偏,同时提醒学生各种注意事项;组会上,她针对学生们课题进展中的关键问题,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经验带领他们开展一场头脑风暴。她要求学生养成每天看文献的习惯,告诉学生“科研人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要积极探索,努力开拓,坚持创新思维。”她更告诫学生对待学术要严谨、实事求是,绝不能学术造假。由她指导学生完成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硕果累累,学生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1篇,核心期刊科研论文5篇,学报论文3篇),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大创项目二等奖2项,大创团队学生中有7人考取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

4

润物无声,服务社会民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郑琳琳认为,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之余,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这是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医学的人才培养不是关起门教学来就可以实现的,“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积极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寻求实用之用、科学之学和发展之学,不断扩大医学专业及医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寻找就业出路。

郑琳琳时刻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她提出的“提高丹东市民院前急救能力的建议”被列为丹东市政协重点提案。她带领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团队深入丹东市机关、学校、部队和社区,为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现役军人、社区工作者等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提高居民的院前急救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也为学生培养拓展了新的路径。

结合丹东区域特点,她带领教师团队在医养康养、满药研发、培训服务等多方面落地开花。经过充分调研,提出多份医养与康养相关提案。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科研团队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满药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积极“走出去”,郑琳琳团队宣传了学校,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同时为学生社会实践开拓路径,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城市与学校相融合。

5

无私奉献,哺育芳芳桃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从教19年来,郑琳琳老师努力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她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无论多忙,无论多困难,她都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攻读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期间,因学院相关教师短缺,她主动承担2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周末返丹,周一为学生授课后再乘车回沈阳。彼时还未开通高铁,往返10几个小时的辛苦可想而知,就这样她坚持着完成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2018年她患面神经炎,面部症状明显,但她坚持戴口罩上课,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耽误一节课。她就是这样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知疲倦,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攀登着教育领域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6

郑琳琳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只是用爱和责任诠释着自己的使命担当,用平凡铸就着绚丽,用行动谱写着一曲无悔的奉献之歌。她说,教育就是守望,她愿意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教育这块圣土上,执着耕耘,不断前行……

版权所有:辽东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新闻热线:0415-3789079
Email : ldxyxcb@163.com